2020 年台灣白晝之夜在 10 月 4 日的早上 6:00 落幕。
12 小時的藝術狂歡,同時滿足所有人的聽覺與視覺。正當世界各地深受疫情影響,台灣卻能擁有這樣的夜晚,走上街頭,舉目便能沈浸在各種藝術表演之中。
免費參與、跨夜舉辦、公民參與,是白晝之夜的三大特色。白晝之夜(Nuit Blanche)始於 2002 年的法國巴黎,夜晚如白晝,不間斷、不休息的文化活動從晚上六點直至早上六點。這項活動已有超過 120 座城市響應,而台北的白晝之夜則從 2016 年起始,至今已是第五屆。
今年,台北以「Log in! 南港通電 看見交界」為題,充滿未來感的主視覺,也暗示著盛宴的主軸,將藝術完美的與科技結合,呈現南港的風貌。
舞蹈、音樂、裝置藝術、歌唱、座談會、影像紀錄,清醒的人在白晝之夜,沒有一刻能夠停止感官的刺激、12 小時的情緒高漲。
然而除了娛樂,強調公民參與的藝術表演,當中必然蘊含藝術家期望傳遞給社會的訊息。
譬如女性主義藝術工作者蘇品文受邀表演的《Girl’s Notes 少女須知》,透過身體展演,引起大眾對於性別、女性身體、平權的關注。在表演結束後,蘇品文於 Facebook 寫道:「當《少女須知》成為公民參與、公共空間、公共藝術的一環,免費觀賞,作為一個跟性別有關的身體作品,女性(主義)及平權關注 —『個人即政治(personal is political)』身為獨立藝術家起碼可以做到的一己之力。」
藝術家對於社會及世代的關懷,讓白晝之夜不僅止於感官刺激,更多是思想上的延伸與交流。
太陽升起,天亮之後,夜裡的躁動歸於平靜,所有人拖著一夜未眠的身子,踏上歸路。看似回到了日常,然而我們與藝術的距離,並沒有隨著白晝到來而拉遠,反而,更進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