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Rae
今天繼續為大家推薦視覺文化方面的書籍。視覺文化的重要學者米歇爾教授專注於圖像研究領域,包括視覺藝術、文學和媒介之間的關係。这篇文章將介紹他的文集《圖像何求》,有簡體中文譯本。
書中提到愛默生的一句話「眼球永遠不是透明的」,令人印象深刻。這是指我們所見,不一定就是事物的全貌。這本書提出了形象科學的四個基本概念,作者稱之為「圖像轉向」、「形象/圖像之區分」、「元圖像」和「生物圖像」。這篇文章為大家著重介紹米歇爾提出的「形象」問題。之後在另一本書《重組的眼睛》的書評中,我們再來談談他提出的另一個觀點「元圖像」,以及這個概念所延伸的作品及展覽。
那麼「圖像」與「形象」的關係是什麼呢?作者認為,圖像是以某種特殊支撐或在某個特殊地方出現的形象。這包括精神圖像,如漢斯·貝爾廷所說,精神圖像出現在身體、記憶或想象中。形象總是以一種或另一種媒介出現,但也超越媒介,超越從一種媒介到另一種媒介的轉換。
這本書用兩個例子來說明這一問題。
首先是複製羊桃莉。複製羊早已超越他的事實本身,成為複製和生物技術的偶像。複製這一技術從誕生開始,就一直伴隨著對其科學倫理的質疑,也有多部電影表現這一主題,如《星際穿越》,以及李安去年的電影《雙子殺手》。那麼為什麼是一隻羊呢?被屠宰的羊、無害、具有犧牲精神等,複製的形象實際上綜合了人們對自然法則和神聖法則的恐懼。
另外一個「形象」,是911雙子塔被炸的場景。有一位作曲家曾把這一場景描繪為「撒旦最偉大的藝術作品」。作者認為,破壞偶像不僅僅是破環形象,它是一種「創造性破壞」,在目標形象被攻擊的同時,一種毀滅的二級形象被創造出來。
這本書還收集了作者不同時期的寫作,也包含了對一些作品和圖像的評論。在後面的文章《展示看見》中,羅列了視覺文化的十個神話和8個對立點,以及相關評論和批判,也非常值得一讀。
作者: [美] W. J. T. 米歇爾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副標題: 形象的生命與愛
原作名: What Do Pictures Want?The Lives and Loves of Images
譯者: 陳永國 / 高焓
出版年: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