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Rae
「視覺文化相當關注影像,利用人文學與社會科學的理論,來處理特定社會脈絡下之意義製造與流通的複雜方式。——Margaret Dikovitskaya」
「視覺文化」與「影像理論」有著很強的關聯性。視覺文化相關的書籍,在本專欄中我推薦過了《視覺的方法》、《給眼球世代的觀看指南》和《給所有影像世代的視覺文化導論》。今天為大家推薦另一本《視覺文化面面觀》,作者是Margaret Dikovitskaya。
整本書的寫作框架以學術論文的架構,基於問卷調查、口述史和對視覺文化領域重要學者的訪談。
作者在書中首先討論了領域的發展歷程、理論框架及研究方法視覺研究。
其次,這本書的主體是集合了17位學者訪談的合集。這裡將學者們談論的高頻率問題進行整理,也分享一些他們的有趣觀點。
在視覺文化研究領域提出最主要問題的學者,Mitchell堅持視覺文化分析的焦點已經從被觀看的物品轉移到觀看的過程。他選用視覺文化來取代視覺研究的名稱。Mitchell認為所見事物本身就是一種文化建構。
Lisa Cartwright則認為,視覺文化承擔了一種對盲目(blindness)、不可見(invisible)、看不見(unseen)與不能看(unseeable)的中介。
在所有訪談中,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Nicholas Mirzoeff,也是《給眼球世代的觀看指南》的作者。
Nicholas Mirzoeff的訪談幽默風趣,將很多比喻融入對於視覺文化的思考中。他認為,今天的日常生活,朝著高度可視化的領域轉化,這是藝術史不可預見的,因為標準藝術史有著高度的專業化和抽象化。
同樣的,Mitchell認為,在視覺文化框架裡,電燈可能和他照亮的繪畫一樣重要。
書中還談論了視覺文化與其他現有科系,如藝術史、人類學、語言學、傳播學科的關係。
書中提到,視覺研究有著藝術史缺乏的力量。由於藝術史伴隨著博物館的發展而興起,所以被個體物品的分類所構建而成;反之,視覺研究更注意視覺性的系統,而非單一物品,因此其能力更加擴展。此外,雖然藝術史有能力分辨圖像的傳統,但視覺研究注意在藝術家工作室以外的變遷,而這些都是影響圖像發展的因素。
視覺研究意圖取代具體化的藝術史並且涵蓋了更廣的範疇,包括了照片、電影、媒體與網路。同時,視覺研究是比藝術史更為專精的領域,因為在分析物品時,它應用了一種批判性架構與一組假定。由於採取這種取向,視覺研究能夠重新評估過去,並且重新發現技術、人格與論述實踐的多種面向。
此外,還有多位學者提到視覺文化與視覺研究的不同。如Michael Ann Holly就認為視覺文化是一個雜交的辭彙,它描述了人們將利用從其他學科輸入的當代理論來混合藝術作品的情況,特別是符號學與女性主義。而視覺研究則質疑文化中所有圖像的角色,其範圍從油畫到20世紀的電視,無所不包。
總而言之,這是一本訊息量極大的書,感興趣的朋友不妨找來看看。
作者: [加] 瑪格麗特·迪科維茨卡婭
出品方: 拜德雅
原作名: Visual Culture:The Study of the Visual after the Cultural Turn
譯者: 李芳 / 肖偉勝
出版年: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