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是一種比文字更普遍的語言。」
這句看似很煩的話就這樣從他嘴裏說出來了。
但我保證,他本人絕對不會使人討厭。
他是麥諾‧懷特(Minor White)。一位攝影愛好者不容易瞭解,但提及名字卻會讓許多攝影大師崇拜的人。
同時期跟他擁有一樣地位的人是尤金·史密斯(W. Eugene Smith)哈裏·卡拉漢(Harry Callahan)和羅伯特·弗蘭克(Robert Frank),然而和Robert Frank不同,Minor White的影響力大多時候並不是來源他自己,而是某種程度的口口相傳。
Minor White的造詣與東方的禪學息息相關,這在當時是罕見的。
提及禪對於西方的影響,我們會不由想到傑克凱魯亞克,想到他是如何狂野的詮釋了這一定義。而Minor White不同,他是那種緩緩從自己家門走出來,走到一片石頭與房屋旁, 然後持續數日的拍攝。
沒錯,他是不會讓年輕人感興趣的那種人。
回過頭看他的過往,諸如在1952年創辦《光圈》雜誌,在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任教,後又擔任了George Eastman House的策展人等等,這一系列的名號與榮譽並未讓我們對他的形象有更清晰的想像,而這一切只體現在影像中。
Minor White把照片作為人類情感的對等物,強調圖像是隱喻,是一種精神體驗。將東方哲學、冥想、格式塔心理學和葛吉夫的教導結合起來,作為獲得創造性表達的途徑,並專注於一系列有意義的圖像互動。
在其中,我們還能看到喬治亞·奧基弗( Georgia O‘Keeffe )畫作的影子。
當看到了那些幾乎處在異次元的影像,便不難理解Minor White為何會延續地得到那麼多的讚賞—或許稱為驚歎更加適合,以及更多的如今已成為大師的年輕人在當時又是如何的備受啟發。
在《創造力的禪宗》一書中,作者分享了Minor White對他攝影的指導。
不帶任何期望地進入風景,讓你的主題找到你。
共鳴,是基於影像的一切。你靠近它,或遠離它,你所感受到的一切,便是你所應該找到的目標。
目前我們看到,禪對於西方的影像並不大,而Minor White基於禪學的畢生的攝影,卻給遙遠的國度帶來了新的展像,數年後,它重遊回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