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Rae
和俐亞的相識是在去年的Wonderfoto Day上,第一次看到作品時,便欣賞那一件件由藝術家精心雕琢的手工書作品,後來我們常常在台北約看展聊創作。
得知俐亞籌備半年之久的個展終於開幕,可惜未能到台北現場觀展。於是請她發來一些圖片,試著寫點評論。推薦對攝影書感興趣、在台北的朋友,可以去展覽現場感受一次藝術書籍的時光之旅!
「永恆回歸 —— 李俐亞攝影創作書個展」的展覽上,立方盒子的展廳呈現了藝術家在不同時期創作的藝術書籍。沒錯,這是一個以書籍為主的作品展覽。
不同於更為常見的將作品高懸於牆上的形式,「永恆回歸」更富有獨有的質感和氣息,是一次觸覺與可視性的結合。
每一件作品都傾注了藝術家巧妙的心思。一本名為「1982」回憶童年的攝影書,書籍可被左右翻閱,即便是同樣的現實影像,對於不同的觀者而言,翻閱過程都都是一次隨機的並置組合,與此對應的是多種可能的觀看結果,就像常常發生在我們夢境中的碎片組合,而藝術家將它稱為「書籍蒙太奇」。
另一件作品拍攝的是我們熟悉的女王頭景觀。當一張攝影作品被賦予了厚度,而且以一個下凹的立體姿態呈現,如同一件雕塑。
同時,它仍然沒有失去作為一本書的本質。
除了書籍作品之外,現場有一個視頻裝置,不同的時間以動態影像化為層層疊加的海浪,一以貫之,就如同記憶如潮水一般。
普魯斯特的《追憶逝水年華》中提到,「生命只是一連串孤立的片刻,靠著回憶和幻想。許多意義浮現了,然後消失,消失之後又浮現。」,這句話出現在展廳牆面上。
時間與記憶的感知在這裡,被俐亞化為了一張張有觸感的紙張,不僅僅以紙張承載圖像,俐亞更是嘗試了不同媒材,例如凝聚在時間之中的玻璃照片。
身體在這些作品中,成為一個重要的參與媒介。既包括俐亞在雕刻書籍所需要的勞動,也包括觀眾在展覽翻閱書籍的過程。
這次展覽回歸到關於攝影物質性傳統的探討,儘管承載攝影的照片轉換成了書籍、玻璃等不同介質。但在這次展覽中,觀看展覽是觸摸藝術品的過程,這個過程再次提醒我們,影像同時是一個物件,無論當代影像如何發展,擬像始終無法離開實體,記憶將依附於影像得以永恆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