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的歸宿」展覽從李足新的一紙手稿開始,穿越一樓的藝術家工作室,帶領觀眾從藝術家不同時期的創作,一層層進入經歷畫家的一生。
「心靈的歸宿」展名靈感來自於李足新手稿,展覽的設計也希望讓觀眾接近藝術家在創作的狀態,從他畫作主題中,也可以看見李足新藏匿著對於家鄉、人文的無盡關懷,以及藝術家旅美、歸國、青年、中年,內在與外在環境互動變化的過程,對於生命的觀察與思索。
李足新不只是台灣當代重要的寫實畫家,亦戮力推動寫實創作與藝術教育,「心靈的歸宿」展覽策展人蔡明君昔日即是李足新學生,蔡明君回憶曾與老師討論展覽的「好看」是如何重要,而「寫實藝術」則是讓每個觀眾都能在一開始「看懂」,進而從表面的「好看」,展開對話,或深或淺的討論與交流。
李足新也曾於「跨寫實」書中討論,他認為寫實有兩層意義:一是來自於「內容」,「即所寫為實,作品是為了向真實探索」。二是「形式的寫實 (…) 是將寫實視 為一種技能,即當藝術家面對對象時,能夠以其高超的『寫實技法』,充分掌 握對象的形象特徵,細膩地將之描繪,最後的成果讓人難辨真假。」從他作品中,不斷可看到他透過創作對於「寫實」的思索, 寫實不僅是再現眼睛所見,更是展現藝術家內心的世界。
作名稱引自李奧納多‧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的〈最後的晚餐〉(1495-98),李足新試圖以全新的角度詮釋西洋美術史所定義的靜物畫,他畫筆下的場景,描繪吃剩的麵包、沾上汙漬的桌巾和灰塵等,彷彿門徒們的離場留下了無限孤寂,一切像是劇目即將上演前的等待,使觀者處於一種屏氣凝神的緊繃情緒。畫面上一襲破敗桌布由配角轉為焦點,沒有人物的渲染也沒有刻意營造的哀痛氣氛,故事卻仍持續發酵,是自我暗示又或是對生命的矛盾,替觀眾留下無限遐想。
藝術家簡介 李足新 (1966~2019) 為臺灣中生代寫實繪畫具有代表性的藝術家,長年 來在寫實繪畫上投注、鑽研,不僅發展出數個標誌性的系列,包含皮箱、皮鞋、手、布、馬以及老農與老兵等主題,更於 1995 年開始在新竹師範學院 ( 後改名為新竹教育大學,今為清華大學 ) 任教,二十餘年來對臺灣新一代寫實繪畫創作者的影響極其巨大。除了藝術創作外,藝術教育與推廣也是李足新心心念念的重要任務。他與企業家侯英蓂先生、葉毓繡女士賢伉儷在南投縣草屯鎮九九峰山腳下打造的毓繡美術館,以研究、展示和收藏當代寫實藝術為核心,發展各式藝術教育推廣計畫與活動,致力讓藝術與更多人貼近。
展覽資訊 展覽名稱:《心靈的歸宿—李足新個展》 展覽時間:第一階段|2019/06/01-10/06 第二階段|2019/10/16-2020/02/23 展覽時間:毓繡美術館 照片提供:展覽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