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為經典的《LIFE》為首本以攝影取代文字的雜誌,照片展現強烈的敘述故事,許多攝影作品更深刻捕捉人文歷史上的重要時刻。
在《LIFE》雜誌全盛時期1930至1970年間雇用了110名員工,僅有六位全職女性攝影師。紐約歷史協會博物館與圖書館(New York Historical Society)現正展覽《LIFE: Six Women Photographers》,展出七十件她們的代表作。六位攝影師Margaret Bourke-White、Marie Hansen、Martha Holmes、Lisa Larsen、Nina Leen與Hansel Mieth以紀實攝影描繪了美國的身分與價值觀。
紐約歷史協會館長Louise Mirrer表示:「這些女性攝影先驅捕捉了國內外重要紀事,多元而親密,嚴肅而活潑。」



Margaret Bourke-White拍攝1936年羅斯福總統新政(The New Deal)最具野心的水利計畫:世界最大填土水壩—佩克堡水壩(Fort Peck Dam)。
Marie Hansen捕捉無數好萊塢影星與美國政治人物的身影外,同時也記錄了美國首批招募的女子軍隊輔助軍團(Women’s Army Auxiliary Corps)在愛荷華的受訓過程。



為逃離納粹政權而移民至美國Lisa Larsen,其作品橫跨文化與政治上的重要事件,例如1953年甘迺迪與賈桂琳的婚禮,以及南斯拉夫總統Josip Broz Tito 1956年拜訪克林姆宮等。
Martha Holmes則因拍攝白人女性粉絲圍繞在混血爵士音樂家Billy Eckstine一照,受到許多白人讀者投信抗訴。

Nina Leen 1947年的系列照片《American Woman’s Dilemma》銳利地刻畫後站戰期的母親腳色。
Hansel Mieth的作品記錄經濟大蕭條下的美國勞工運動,其中包含國際婦女服裝工會(International Ladies’ Garment Workers Union)的夏日假期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