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臉友詢問這張照片,我來回答啦。但是這裡有兩個問題。
如果問我Gursky作品為什麼這麼貴(曾經歷史第一高價),我不知道,有錢人買東西的理由很多,而且不見得有道理。
但是如果問要怎麼看這個作品,我覺得可以分幾個角度:
第一個是現代主義。
Gursky不關心某時某地具體發生了什麼,他拍的是一個普遍的處境(他自己用“aggregate state”來形容)。這完全是某種現代主義的遺產。這也是去強調Gursky的後製不通的地方,他很討厭人家這樣看他的作品,他希望某種程度上他的作品對於人而言是整體的,而不是去發現其中有某種特殊的手法。
以萊茵河這張來講,雖然裡面沒有人,但是對於歐洲人而言萊茵河有複雜的歷史、文化背景。
而是一種人類歷史文化的隱喻。在這個意義上去除人造物,正是一種人的聯想。
第二是攝影的藝術化。
Gursky的時代剛好是攝影在藝術市場開始蓬勃發展的時候。
如果繪畫需要時間,那我花一年修圖。如果繪畫需要經營,那我就把人給抹掉。
如果畫家說攝影沒有難度,那我就展示我如何克服技術問題(把河弄直)。
在這裡「製作」(make)比拍(take)在證明攝影的藝術性上更為重要。
這也是Rhein II這張有趣的地方,它讓人想起了繪畫,譬如Barnett Newman。
第三是觀念藝術之後的攝影發展。
雖然Gursky自承受Jeff Wall很多影響,但後來他們的路數並不相同。
Gursky專心做image,他很強調觀看一件圖像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第四是全球化。
Gursky的發跡與全球化同時期。許多他的作品幾乎就在說這個星球上的人為某種個人以外的力量所主宰。這是他跟現代主義攝影家不同的地方,後者並沒有發展出這種全球的觀點。
有時候甚至讓我覺得點宗教性,譬如新教榮耀人類成就的味道。這解釋了為什麼有錢人喜歡他。
以上都是整理說法,如果要說我個人的感想,我覺得他很厲害。
我們都知道照片有一種似真非真的視覺特性,但沒有人做到這樣極致,特別是營造另一個「空間」這件事,他解放了現代主義攝影以平面性為基礎的限制。不過我終究沒有很愛,因為他的作品太過於證明了攝影的藝術性,而我認為攝影的藝術性必須從攝影的非藝術性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