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多久沒有提筆寫字了呢,或者像年輕時期,專注著用筆寫出漂亮美麗的字,在這個通訊便利的時代,讓習慣使用手機、電腦鍵盤的我們大幅減少了手寫字的機會,卻忘記了其實可以透過寫字讓精神專注之外,也能傳遞更真實溫暖的個人情感。
來自瑞典的藝術家 Peter Liedberg 以 Letterboy 之名,曾來台開設工作坊,從工具到技巧的運用,帶領愛好者們逐步進入英文書法與字體藝術的領域,從事印刷、文字編排、西洋書法以及平面設計工作,並擅長以 Calligraphy 和 Hand-Lettering 進行的各式跨界合作,曾與 NIKE SB、Ikea、Swatch、Converse、Polar Skate Co. 與 Mont Blanc 等國際品牌合作過的 Peter,本回特別與我們分享關於創作的思維,同時有一項全新的企劃,即將於本月展開。
最近有何感到驚喜或有趣的體驗。
Peter:我在 4/11 到 4/14 即將舉辦東京首次的 Tokyo Letterheads 活動,這個活動的起源來自 1987 年,在美國的字體藝術家們拋開所謂專業的秘密,聚在一起交流,彼此切磋,甚至在日後有互相協助的機會,這樣的聚會爾後成為美國一個相當重要的活動,這些藝術家就以 Letterheads 為名,我想把這樣的概念帶到日本,大家可以一邊喝著啤酒,一邊分享書寫的技術,到時會聚集世界各地本共 200 名字體藝術家,Kingson Artworks 的代表漢青也將代表台灣參加,目前票券全數售罄,我想會是相當有趣的一次體驗。
會希望藉由 Letterheads 活動傳遞什麼樣的概念呢。
Peter:Letterheads 跑遍了許多城市,像 2018 年在倫敦,2017 年在挪威然後到阿姆斯特丹,今年從東京開始,我希望未來可以把 Letterheads 帶到亞洲其他城市,過去這些 sign painter 可能都是面對著自己,Letterheads 則是提供一個場域讓大家一起交流進步,有人可能剛入門,有人已有著 45 年的功力,但在此沒有師生的差異,大家都是學生,就像中文說的「學無止盡」,大家都是 student for life。
進入英文書法世界的契機為何。
Peter:最早會有這樣的概念來自我玩滑板接觸了許多塗鴉,因為喜歡塗鴉踏上了電腦圖像設計的道路,然後就是每日不間斷的練習再練習,接觸了越來越多專業的工作,讓我開始思考何不重新拿起畫筆,用最真實的筆觸傳遞字體與圖像變化的趣味,所以我ㄧ樣一直的練習、走訪世界不同的工房,觀察不同的寫字技巧,甚至到倫敦、柏林等歐洲國家,只為親自向老師請教學習 sign painting 的技法,一起喝杯啤酒暢談關於英文書法的話題,他們其實很高興有人會有興趣而且跑這麼遠來拜訪,這樣的友善、歡愉,讓我更確定走字體設計這條路,並希望進一步推廣,讓手寫的文化可以持續傳承。
對 Peter 而言什麼樣的字體才算是一個好的溝通工具。
Peter:Calligraphy(英文書法)與 Typography(字體設計)是兩種不同的概念,現在我們有電腦,裡面有成千的字體可供選擇,這是一件好事,但如果能用英文書法呈現,我看到視覺傳遞到大腦,會讓我聯想到真實的情感,而不是像印表機把字印出來,國際大廠如 IBM 就不會需要手寫的筆觸,因為那會讓人感到便宜,但許多的店家請專門手繪的職人繪製招牌、玻璃,反而讓人覺得更有溫度,所以回到如何是好的溝通工具,我想要看選擇的媒介而定,是商業的還是自己,我自己很喜歡藉由旅遊或走在街道上,觀察店家的字體是手寫或者印刷,當設計與想表達的事物是契合的,那這就會是個好的字體。
很好奇 Peter 是否也會藉由電腦的協助進行創作。
Peter:我在日本常常也會面對需要大量生產的時候,基本上草圖一定是經過不斷的手繪調整,與業主溝通確定後,就會掃描上電腦繼續處理,但最重要的是會讓業主知道這還是透過我手寫的感覺,而不是電腦般制式。
直至目前有無印象最深的合作。
Peter:合作的對象很多,可能印象最深的是一些公司開出要求希望達到他們想呈現的方式,而不是屬於我的創作,我能了解大公司的考量,所以也會盡可能讓他們滿意,不過 17 年幫萬寶龍在銀座旗艦店大片玻璃繪製的英文書法,對方給我完全的信任讓我相當感謝。
現在居住在日本,Peter 對字體的觀察有何心得。
Peter:英文書法這種手寫方式在日本其實有越來越盛行的趨勢,不論大公司或品牌就會想藉此推出合作案,hand lettering 有可能是具藝術性,也可能是朝商業價值的方式呈現,或者純粹傳遞資訊,然而藝術是相當主觀見仁見智,我自己會傾向商業價值與資訊傳遞這兩方面,看到相關的設計會停下來好好觀察與分析。這也是為什麼我很喜歡觀察符號,一個符號可以有不同的呈現與設計,但他只會傳遞一個正確的訊息。台灣在大量印刷盛行前,那些招牌其實都是由師傅手繪,對我來說這是台灣最吸引我的地方。
對於台灣 Peter 的觀察又是如何。
Peter:台灣給我的感覺是相當放鬆且舒服的,有許多新舊混合的元素,我很喜歡觀察老式的招牌,雖然看不懂上面中文的意思,但可以從褪色的痕跡觀察字是如何書寫,甚至回想推敲這字是用什麼工具完成的。
是否有特別關注的字體藝術家。
Peter:我有一位好朋友,日本人但住在波士頓,他是 Kenji Nakayama,常常我也會把練習傳過去請問他的意見,看有哪邊可以表現得更好。很希望在台灣除了 Kingson 可以認識更多同好。
工作之外生活的興趣可否與我們分享。
Peter:我會練習巴西柔術,仍然會玩滑板,閒暇看看紀錄片,然後觀察外面人使用的器具,一但了解那個器具,就會想試著運用在字體設計上,比如刺繡的精細度,感覺就可以跟字體結合,再來就是練習,對我來說任何事就是一直不斷練習。
是否已嗅得英文書寫的下個階段。
Peter:未來我不知道,但我更想做的,是將 40、50 年前快要失傳的書寫技術、歷史保留傳承下去。
最近工作時常聽的音樂為何。
Peter:最近很喜歡 Khruangbin 與日本新生代迷幻搖滾樂團幾何学模様。
最後用一句話詮釋自己的風格,Peter 的回答。
Peter:我的風格就像是不斷學習技術,對我來說沒有 100 分的作品,永遠都是不斷改正與進步。
持續不間斷的練習、學習,並推廣手繪精神所傳遞的溫暖,有別於路上琳琅滿目的招牌,大多為電腦輸出方式,雖然省時又省力,卻少了點趣味及創意,Letterboy 活用不同的手繪字體風格、筆觸和插畫內容,我想也如同攝影帶給觀看者不同感覺與生活氛圍。有興趣提起畫筆的朋友,也可留意下回 Letterboy 於台灣展開的工坊喔。
Letterboy Official Web Tokyo Letterheads Official 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