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心中的香港是什麼模樣?是那帶有 Cyber Punk 色彩的九龍城寨、林立群聚的聳立高樓、亦或是港片中呈現的霓虹燈景,影像的力量,往往超越語言與文字,由《國家地理》雜誌與會德豐地產攜手的「2018 國家地理會德豐香港攝影大賽」在日前正式揭曉得獎者,其得獎作品除將刊登於《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 3 月號,與港、台、澳、星、馬數十萬讀者分享,得獎作品 3 月 3 日,可至海港城美術館免費入場,一探得獎者們心中的香江意象。
「2018 國家地理會德豐香港攝影大賽」此回以「香港故事」為命題,大賽分為自然、城市、人物、手機攝影共四個組別,總計收到超過四千件參賽作品,當中有業餘的攝影愛好者,也有專業攝影師,參賽者不僅來自香港,也有澳門、台灣、中國內地,另有意大利、西班牙、美國及加拿大等共 19 個國家及地區。大會評委由美國國家地理攝影大師弗里茨‧霍夫曼(Fritz Hoffmann)、香港著名自然生態攝影師蘇毅雄,以及《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總編輯李永適共同擔任。
自然組

海螺洞是東平洲西南岸邊的一個海蝕洞,如要一探海蝕洞,首先要夾上假期的渡輪班期,還要等一年中只有幾次的大退潮,機會難逢。

陽光,雨水並存的一刻。

這座橋是我每次在大城石澗走過的地方,直到有天我選擇平常不會走的道路看到這一幅“畫”。我發現過去所習慣的地方多走兩步,簡單的一座橋也有截然不同的感受,我想這座城市還有很多大家未發現到的角度,因為平凡與非凡只在一念之間。

行山影黃昏及夜景,在山野叢林裡,總會遇上小動物,在黑暗環境裡為小動物打燈補光,也不要直接落在牠們頭部,免得影響眼睛,愛護大自然。

大東山相信大家一定不會感到陌生吧,多次到訪拍攝,這次遇上的蘇光是我最喜歡的。

颱風山竹過後,樹木被吹倒落入吐露港,形成白鷺群的天然聚腳點。香港的自然美景,與繁華的香港的城市,可以只是近在咫尺。
城市組

炎炎夏天,泳池中暢泳或曬個太平浴,享受一個簡單的周末。

在城市急速的發展下,舊區不停改變,甚至已被拆卸得面目全非。其中,人與人之間的愛就像這月光一樣,歷久不衰,不變不息。在這舊街小巷中,看到的除了是遠處經濟繁榮的建設外,還有天上的圓月及人與人的愛。有一種很強烈的對比及感覺,天不變,情永在。

不知不覺中,香港的容顏變了很多。
不是變醜了,而是變得失去味道,失去了韻味。
交錯的霓虹燈,老區的舊房子,都紛紛被讓人覺得安心但無聊的現代化建築取代。
城市的脈搏一點一點的停下來,電影裡的詩情畫意也永遠保存在電影裡。
傳統的街頭生活變得單一,走在路上拍下的照片也變得空洞無趣。
在這城市裡還能找到一片如畫純潔的景象,也算是對心靈的一點治癒。

香港地小人多住屋空間陝窄,好想逃出石屎森林,呼吸一口大自然清新空氣。

隨著城市的發展迅速,一些傳統生活方式也正在稍然消失。

超級台風“山竹”吹襲香港,紅磡商業大廈玻璃幕牆碎裂,工人們進行緊急維修。
其中大會評委之一弗里茨‧霍夫曼表示:「能看到關於香港的照片真是太有趣了,讓我不禁想起了我在那裡拍照的時光。即使現在幾乎每個人都可以是攝影師,但拍攝照片的方式依然五花八門。部分提交的照片因技術水平而突出,但最終能脫穎而出的卻是個人的視覺詮釋。」
另一評審、三人中最熟悉香港的蘇毅雄(Samson So)則認為:「今年的作品有許多構圖和意念都相當特別,評審過程之中我們從各個方面對作品進行評鑑,包括畫面美感、內容表達、創新意念、拍攝手法和社會責任等。香港是一個多元城市,透過攝影師眼光和鏡頭,無論是個人的生活點滴或是社會大事都變成了令人細味的光影藝術,刻劃出動人的故事。祝願多位攝影師能夠繼續用影像説故事,讓大家可以有機會認識不同角度的香港。」而來自台灣的李永適總編輯則表示:「香港雖是彈丸之地,但蘊藏著各式各樣的題材。這次的參賽作品展現了香港豐富的人物、城市、自然等面貌,也感受到香港朋友對攝影的熱誠。我期望未來參賽作品繼續細心觀察這個城市的變化,捕捉瞬間的光影故事。」
人物組

在一張傑出照片背後,攝影師才是主角。向所有攝影師致敬。

老友相聚在一個小小的空間玩樂中國棋藝,也是香港的特色。

用傳統的菲林相機拍攝建築之美學。

赛馬是港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逢周末都有很多人聚集在馬會門外。他們的共同奮鬥目標是為了做大贏家。因網路和手機的方便, 在街上看報紙的人好像很少了,唯有少數的「馬迷」,實在難得一見。這張相片用了黑白, 拍攝反光的鏡面,去掉色彩的干擾,來突顯拍攝主題。

地產公司老闆在狹窄的空間看舖。

年紀老邁的報稅師爺,孜孜不倦地工作。
手機組

路過彩虹邨的時候發現一幕有趣的畫面,用手機記錄了下來。

香港晨曦。

香港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也以其天際線和摩天大樓而聞名。

消失了的李氏力場
李氏力場 或稱「熱帶氣旋屏蔽系統」
今年九月超強颱風 山竹,令本港倒塌處處,除了大量倒塌樹木至今還未完全清理好之外,這次山竹颱風強襲,也警惕了我們香港三百多萬打工仔這數十年的颱風等同放假的想法

去年夏天第一次到達香港,住在時代廣場不遠的Airbnb裡,樓下街角的阿伯在最繁榮的一隅之地的生活過得很是規律,臉上卻寫滿故事,一幅香港的百態,一幅老人的半生。

戲棚。
《國家地理》雜誌與會德豐地產所合作舉辦的『國家地理會德豐香港攝影大賽』,從攝影中實現文化交流,並透過一系列攝影工作坊及講座,凝聚及發掘更多夢想與才華,期待更多台灣攝影師的參與,讓攝影愛好者們共同探索香港獨特迷人的景、人、事,展現這個城市不同魅力和故事。